14:铺地毯
总时间限制:
1000ms
内存限制:
65536kB
描述
为了准备一个独特的颁奖典礼,组织者在会场的一片矩形区域(可看做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)铺上一些矩形地毯。一共有n张地毯,编号从1到n。现在将这些地毯按照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平行于坐标轴先后铺设,后铺的地毯覆盖在前面已经铺好的地毯之上。地毯铺设完成后,组织者想知道覆盖地面某个点的最上面的那张地毯的编号。注意:在矩形地毯边界和四个顶点上的点也算被地毯覆盖。
输入输出样例1说明:如下图,1号地毯用实线表示,2号地毯用虚线表示,3号用双实线表示,覆盖点(2,2)的最上面一张地毯是3号地毯。
输入输出样例2说明:如下图,1号地毯用实线表示,2号地毯用虚线表示,3号用双实线表示,覆盖点(4,5)的最上面一张地毯是3号地毯。
输入
输入共n+2行。
第一行,一个整数n,表示总共有n张地毯。
接下来的n行中,第i+1行表示编号i的地毯的信息,包含四个正整数a,b,g,k,每两个整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,分别表示铺设地毯的左下角的坐标(a,b)以及地毯在x轴和y轴方向的长度。
第n+2行包含两个正整数x和y,表示所求的地面的点的坐标(x,y)。
对于30%的数据,有n≤2;
对于50%的数据,0≤a, b, g, k≤100;
对于100%的数据,有0≤n≤10,000,0≤a, b, g, k≤100,000。
输出
输出共1行,一个整数,表示所求的地毯的编号;若此处没有被地毯覆盖则输出-1。
样例输入
样例 #1:
3
1 0 2 3
0 2 3 3
2 1 3 3
2 2
样例 #2:
3
1 0 2 3
0 2 3 3
2 1 3 3
4 5
样例输出
样例 #1:
3
样例 #2:
-1
来源
NOIP2011复赛 提高组 第一题
题解
根据习惯性思维,看到这道题我们通常会建一个二维数组,用二维数组的每个元素来表示各个点的地毯覆盖情况。这样的方法可行,但是效率较低,不适合数据过大的运算,本题n<=10000。
仔细审题,我们发现题目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点的地毯覆盖情况,所以撒大网的方式并不是最优的算法。
于是就考虑对于目标点单独进行操作,题目给出了毯子左下角的坐标,也给出了毯子的长宽,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就可以求到毯子的四个角所在的坐标,然后判断该点是否存在于此范围中,然后进行操作就可以了。
先建立一个二维数组,第一个下标表示毯子的次序,第二个下标分别用1,2,3,4来表示该毯子的左下角坐标a,b 和 长宽g,k
int a[20020][4];
int log=-1
读入相应数据与目标点后,开始操作
循环判断目标点是否在相应毯子中,如果是则将负责记录的变量更新
for(int i=1;i<=n;i++)
if(x<=a[i][1]+a[i][3]&&x>=a[i][1]&&y<=a[i][2]+a[i][4]&&y>=a[i][2])
log=i;
如果无一个毯子符合条件,则log=-1
输出,AC!
Comments | NOTHING